如果袁世凯当年没有称帝,即便他不能成为中国的“华盛顿”,也应该是中国的“克伦威尔”吧。
历史给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共和的机会就这一次,即便不走共和制,“君主立宪”实现的话,今天的“大清”也不会在日本之下。
袁公不在百年,中国离“共和”也已百年。这个民族,还需要等待多久呢?
谁说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唯一选择?大清搞“预备立宪”的时候,列宁还不知道在那片林子里猫着呢。
看过《走向共和》之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孙中山这些人物,已经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民族。多难的中华,你在一个死循环里转了两千年,现在还不能跳出来……
一个民族,如果错过自己的机会,可能需要再等几百年;但是,人呢,机会错过了,可以等多久呢……
因为时间有限,零星看过几集,但促使我看全集的却是看到此剧被禁的消息,才出于好奇买来全剧的盗版碟来看的。我已是多少年没有完整地看全过一部电视剧了,但是看完此剧后感觉一个字,值!
人过30才开始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我们国家、我们祖先是如何延续几千年的,想如何利用先人智慧来面对当今这个纷繁错杂,貌似先进但又困惑百出的社会。所以,剧中的很多情节、很多人物都是熟悉的,这个剧应当说集众家之长、比较客观地尊重了史实,并从人性化角度来诠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决策,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很多事非不为也,乃不可为也。
袁世凯的名声不太好,所谓的“窃国大盗”,从大历史的角度分析,近些年来有不同的解读。只是,在我看来,老袁的发迹是很不容易的,只说他在朝鲜的往事。
老袁在朝鲜,很成功,平定乱*党、民*变,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以至于凌驾于朝鲜王权至上为太上王,绝对的能臣,以至于李鸿章感慨道“袁世凯还是能干的,我们用人,要用其长者”。
但是,即使这样的能臣,在朝鲜地位显赫,在北京却连个上朝面圣的资格都没有,小人使坏,几度威胁生命。朝鲜终究保不住,小日本虎视眈眈,老袁自己没必要去做一个单纯的义士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可以封神了,赞美的语言太多了,我也不重复了,我就说一点自己在看剧时的一些感悟吧!
在慈禧要大办生日会时,国库钱不多了,光绪皇帝想让生日会少花点钱,好给北洋水师买点炮弹,但慈禧不同意,理由是:寻常人家老太太过生日,办的气派,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看的起他们家,觉得他们家有实力,就不敢欺负他们家,国家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慈禧太后的生日办的好了,就会让列强们知道大清的厉害,就不敢欺负大清………… 这样的事现在多了去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动不动就大摆酒席
袁世凯真的这个人历史上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比孙中山要强的太多了。尤其是他说的那句话让我很震撼,说你孙中山不是要建铁路吗,然而你一公里也没建成啊。在历史书上常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他窃了谁的国?满清窃国没听到谁站出来指责,反倒汉人出来就不行?当时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是袁世凯而不是孙文,孙文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走向共和》剧评细赏:李鸿章吃清蒸鲈鱼——太后之事无小事
文/荞麦花开
电视剧《大清盐商》(2014)第1集乾隆初出场那段戏令人印象深刻。臣子奏事:“皇上,各省各道督抚们的折子,军机拟了一个事由单,皇上——”乾隆皇帝:“拣要紧的说。”臣子:“嗻。署理陕甘总督毕沅奏:关中大旱之后又闹蝗灾,乞朝廷开恩,赈灾济民——”乾隆:“拣要紧的说。”臣子:“东河河道总督姚立德奏:河工积弊甚深,河道都需重新修治——”乾隆:“说要紧的。”臣子:“定西大将军阿桂奏:皇上
《走向共和》李鸿章吃鲈鱼~1917清朝12天复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iman56.com/pianduoduo/duoduo-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