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太慢,盼望着能快点长大。可现在才知道,成长的代价是孤独而又痛苦的,越是长大越是恐惧。我们并没有变成小时候的自己所期盼的样子。尽管陪伴我看麦兜的人都会害羞扭捏,但我始终相信麦兜是属于成年人的童话,不娇柔不造作,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会给人暖暖的力量。像宫崎骏电影里所呈现的那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一样,尽管现实世界冰冷残酷,我们一样可以勇敢面对。
这一次,看似轻松地去讲述一个那么沉重的故事,可傻傻的麦兜却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坚强。神秘的大表伯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菠萝油王子,总是上太空的妈妈竟真的永远离开了,背上行囊一个人走在路上,用一碗普通的荷包蛋泡面温暖同样走在路上的人。还是自私的希望麦兜能永远活在那个童话的世界里不要长大,而我们也能如他那般永远纯真可爱。
几日前无意中看到黑松露、鹅肝、鱼子酱是世界三大顶级食材,作为一个吃货,回忆起来竟对这三样东西没有概念。其实这三样东西并不是没有吃过,可是却没有一样能留在心里。朋友说,主要还是因为穷。
但别说,还真有些食物在时间的冲刷下死乞白赖的留在了回忆里,比如每年武汉的第一顿小龙虾,比如在火车上饿了一天一夜后下车吃到的第一笼番茄汤包,比如在我吃了12年我爸的黑暗料理后,第一次吃到现在的妈妈做的那顿凉拌鸡翅,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我童年的第一份精神食粮—一只叫做麦兜的猪。
大家或许都知道,麦兜是谢立文笔下的一头纯种香港小猪,就读于负债累累的春田花花幼稚园。它不够聪明,走在路上总爱给乞丐钱,尽管朋友无数次提醒它那乞丐有可能是骗子。它反应很慢,还得回家拿上手表才能分清左右(戴表的是左手)。幼稚园的校长也看起来呆呆傻傻的,尽管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却始终倔强的守护着他的幼稚园,我看到他的烧腊铺报纸铺,看到校长教出的歪瓜裂枣的学生,看到MISS CHAN的离开,看到春田花花合唱团的繁荣和失败。 这是很香港的草根阶层的故事
嗯,我是在一大早上就把电影看完的,然后拖拖拉拉到下午才真正动手开始写,那种刚看完死去活来的感觉都没那么强烈了,所以说,做什么事都要打铁趁热呀!
麦兜系列是一直都在看的,记得看第一部麦兜的时候,感觉除了感动还有种被打开一扇门的感觉,原来动画片不止是好莱坞式的嘛,看起来不那么大场面的麦兜一样可以很很好看,有点无理头的风格。麦兜配音的风格我也很喜欢,几个大碗的普通话也是萌呆呆的,慢吞吞的美感。以及影片的配乐,悠扬的配乐和无厘头的台词搭配的却很和谐,给人一种回忆往事的淡淡浪漫气息,有种村口老大爷讲故事的感觉。看了不少电影,才慢慢的越来越能察觉到好导演的才华。精妙的台词和那些恰到好处的配乐,有时候你单独听那首歌感觉可能平平无奇,但放在电影那个特定的那么一段,咦,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还有麦兜电影的对白,应该说是我超级喜欢的风格,个人觉得和星爷的电影对白有些类似,都很无厘头,但麦兜对白的话相比较而言会更加柔软,温情一些,特别是这一部更多体现的是长大后的麦兜。我想,就算把剧本单独拿出来当故事来读
越来越不敢去看麦兜,也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导演温柔的讲述了这些年妈妈与麦兜之间的发生的事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割肝救子,也没有卖肾救母,只是稀松平常的一些小片段,却也能以小见大,看出麦太拿给麦兜的小鸡腿中深深的爱。
看到家居万能侠麦太,我湿了眼眶;看到麦太告诉儿子要装穷,我已经哭不出来。一个母亲,从父母、老公的掌中宝、心头肉 突然变成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抗的了煤气,打得了小强的女汉子、独当一面的家居万能侠,全都是因为有了孩子。而从一个小家碧玉到独当一面的女人的过程中,母亲又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和不解,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父母给我们的,都是他们所能达到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一位母亲独当一面的艰辛。
其实每位母亲都是麦太的真实故事。
我和我的妈妈。
麦兜·我和我妈妈:2014推荐,当成长也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iman56.com/pianduoduo/duoduo-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