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不动就是著名诗人、北大研究生、创业成功?这类小概率的事件一旦呈现在影视作品里,便成为某种典型,为时代画下注脚。时代洪流滚滚,能脱颖而出的只会是少数。唯有从后往前回溯,叙事才能建立起来。而在叙事之外,是无数无常、苦痛的随机事件,这是绝大多数平民的常数。
周家三兄妹,个个成大才。大哥、二姐都从北大毕业,一个娶省长女儿,一个嫁著名诗人。何种幸运,会落在这个底层家庭身上。连最没用的周秉义也在改革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反而比学文的哥姐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可不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写照
作为一个80后地方市委筒子楼出生的人,我对机关的一些事还是有些了解,同时因为这重身份,毕业也一直从事相关工作。我就给大家讲讲真实的内陆城市在改革后的成长。
背景:
父亲家四兄弟,爷爷朝鲜战争通讯兵,本来在北京军区,后来受“上山下乡”影响,军队鼓励军人回原籍支持家乡建设,爷爷就发配回祖籍当了村支书,由于就是个小村庄,基本相当于当地最大的官,基本吃穿不愁。
爷爷家一女四子,大姐由于出生在饥荒年代,出生没多久就夭折,我爸就成了家里的老大,后续的剧情跟电视里也差不多,不多赘述。
在那个年代,形如周妈妈、郑娟的女性没有自主意识,做依附于男人的小女人是正常,但郝冬梅这样有知识有思想,每天和知识分子呆在一起的第一代大学生都是任性、天真到毫无大局观地看问题吗?我并非以现在的视角带入剧中的,我的姑母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也是学医的,片中的郝冬梅和她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她们应该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学过马哲,知道辩证看问题,知道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而郝冬梅和周秉义的相处中并没有让我看到属于她的认识水平和高度,因此她人有些设立不住。
越来越不喜欢电视剧《人世间》种辛柏青扮演的周秉义了!始终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让我在观剧的过程中总是很憋闷,很不舒服。这种感觉的出现,应该与编剧有关,也与辛柏青对角色的认知有关。而编剧与演员的共同作用,让剧中周秉义越来越让人生厌,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周蓉的厌恶。原因就是剧中的周秉义过正近乎伪!
“秉义”者,秉持正义、道义!这是原著作者梁晓声对这个人物的设定。原著的情节设定基本上达到了作者的设定目的——对郝冬梅在患难中的不离不弃
《人世间》:在这三件事上,金月姬不是冷血,而是清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iman56.com/pianduoduo/duoduo-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