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那几天,北京的天气一直不是很好。我整天窝在家里,有够无聊的。
有一天晚上,久未联络的发小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合照,每一张脸我都看着熟悉,但就是叫不出来名字。
我和儿时的好友早已鲜少联系,一次又一次对这件事得到验证,蛮让人难过的。
那天,我盯着微信好友列表发呆,无意间点进了小学班级群,才发现群里上一次聊天是一年前,是因为有同学在镇上开了火锅店,邀请其他人去捧场。
我点进群成员页面,才发现群主把我的备注名称改为了「文宁」。
那是我的小名,十几年没人叫过了
不喜欢!!后悔观影了!!!!!!!!!!!!!!!!!!!!!!!!!!!!!!!!!!!!!!!!!!!!!!!!!!!!!!!!!!!!了!!!!!!!!!!!!!!!!!!!!!!!!!!!!!!!!!!!!!!!!!!!!!!!!!!!!!!!!!!!!了!!!!!!!!!!!!!!!!!!!!!!!!!!!!!!!!!!!!!!!!!!!!!!!!!!!!!!!!!!!!
这部电影是在课堂上老师放的,可以说是我初步接触到台湾的电影,以前对台湾的影视了解甚少,看完这部电影确实刷新了我对台湾电影的认识,生活在一个以众多流量小生演的无脑剧围绕的环境之中,这种隐喻讽刺的电影的确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电影中电风、闭结、罐头、添仔四人本是高中好友,各自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打拼,添仔一次被居心叵测的政客相中替自己选举,从此添仔的内心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给自己拉票赢得选举,借着好友电风的婚礼,简单祝贺两句新人之后,就完全将一对新人晾在一边
2017年一部横空出世的《大佛普拉斯》在金马奖上崭露头角,让两岸的影迷都记住了黄信尧这位新导演的名字。三年后他的第二部作品《同学麦娜丝》悄然问世,尽管这回在金马上的收获大不如前,却依然彰显出导演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在一个充满自嘲意味的中年男人故事里暗藏着对台湾政治生态的无情讽刺,以及对人生现实的无奈嗟叹,保持着他独有的作者风格。
片名和上一部“普拉斯”(plus)类似地,这回用“麦娜丝”(minus)作题,品质却没有下降,同时还带有一语双关的意味
在台湾现役导演裡,黄信尧大概是特别擅长描写劳动阶级男性情谊的一位。近日上映的《同学麦娜丝》,延续了前作《大佛普拉斯》那种闷骚、冷调的幽默,但是把原本黑白的镜头,从赤贫、无业的底层,再稍稍往上挪动一格。这一次,生命已经逼近彩色,他们是在都会边缘讨生活的中年劳动者。
电影中许多场景,发生在如今不再常见、却更亲近社会底层的泡沫红茶店——儘管在现实中,这类“社交空间”已被布尔乔亚情调的文青咖啡店取代。然而真要说起来,《同学麦娜丝》倒也不是那麽悲情
《同学麦娜丝》激情褪去后的荷尔蒙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iman56.com/pianduoduo/duoduo-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