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婚姻只是个幌子,为的是表示我们正常。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主人公莱斯特的这句话,可能道出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为了寻求与别人正常,为了不被排斥,可能连生活最幸福的人,都免不了借个幌子给自己避避嫌。人是社会的动物,直觉就是去寻找认同感,害怕与别人不同,为了合群,牺牲自我也在所不辞。只不过,如果放弃自己,如果认同感是通过与他人共性,而不是自己的个性来寻求的话,最终导致的可能不仅仅是迷途,甚至是癫狂。
美国丽人
看到第36分钟,老男人的老婆,地产经纪女士,在搞砸一笔生意之后,关上门,边打自己耳光边对自己说,“你个失败者,坚强一点,坚强一点。”
没人看到这一幕。
于是,我走进电视机,把她拥入怀中,对她说,“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
描写病态的关系,使用和谐的音符,逐渐舒展开的剧情,除了最后一声枪响,再没有比这更温柔的一刀了。
看完此片,印象非常的深刻,男主角的演绎活脱一幕人生悲喜剧。在两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主人公和老婆分别走向了形式上的两个极端——自由与自律。
陆战队老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海军陆战队爸爸的老婆,记得苏慧伦唱过一首《傻瓜》,歌词这么唱的“别说我傻,我只是装傻,傻瓜力量大。”一副呆漠的表情,一把银色的长发,一句话“家里这么脏,还未整理。”却已道出她宁愿不相信的道理。
自由
15分钟的塑料袋——自由。一个垃圾,因为风的存在而飞舞的精灵,随着陆战队儿子的喃喃,展现出一副生计盎然的画面。屏幕外两颗激荡的心灵被深深吸引,憧憬着随风而来,随风而去的生活。
成功人士
“如果想成为成功人士,那就要随时保持成功人士的姿态”,成本是,牺牲自由。当一群怀着伟大使命感的人聚在一起是可怕的,可偏偏这是对缺乏安全感的心灵。除了互相取乐外,其实也没做什么。
小妖精
我的出发点 有两个主要思路 电影情节其实很现实,但是电影里的人们都不应该如此的过活。
是的,他们都不应该如此过活。 你或许觉得我没权利说什么样子的人生态度不应该,什么人的人生是不对的。此片里的人物生活态度,人物的个人感受与想法我也体会过, 所以如果你觉得影片里的人跟你有极大的相似与共鸣,但是我希望给你另一个角度。
其实这个影片跟中产阶级无关,我更愿意侧重看它是心理学。
影片的最后 ,做到活得明白了的是男主角 ,虽然那一刻为时太晚被枪杀,但是别拿他的结局告诉自己:看,最后无论如何落下了如此下场。你若是这么想,就算找到了幸福的希望也被你自己给枪杀了。
导演应该是个悲观者,他虽然不漠然,但是他有些悲观。我想如果这个电影给一个乐观主义者去导,他将会是像当幸福来敲门一样鼓励你,温暖你的。
1)很欣赏三组关系(莱斯特和安吉娜,卡洛琳和富商,珍妮和Ricky)平行且交错地铺开后,通过设定Ricky父同性恋的角色而成功把所有人聚拢到高潮,完美的软着陆结尾。
2)很欣赏表现一家三口关系的两组画面,一边是毫无交流配以挠痒一般无趣轻音乐的长餐台晚饭,一边是左歪右倒只有老爸喜欢看军伍片的短沙发电视夜。两个无聊家庭中的五个人,分别在下一刻遇上了某人,当然,落下了全剧最杯具的Ricky妈。
3)很欣赏Ricky屋子里那投映出摄像机画面的电视机,珍妮在电视机前拿着摄像机拍着Ricky,侧脸的珍妮和电视机里投映出的正面Ricky,这一个角度,很美。
4)安吉娜在窗前扭腰,但Ricky的镜头只聚焦在镜中映出的珍妮微笑 —— 这一幕,让我想起最近非常红的《最后的玫瑰》一句“你的深深关注会令我惊喜”
5)"I am just an ordinary guy with nothing to loose". 这一部11年前对生存动力、生活轨迹探讨得轻快而深刻的片子,果然如某豆列名字,这是一部“牛叉闪闪”的片子
6)虽然舍不得快乐起来的莱斯特最后被杀,但他着实死得“很漂亮”。
《美国丽人》杀死男主的是海军他老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iman56.com/pianduoduo/duoduo-118.html